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回顾“十一五”,中国经济增长举世瞩目,尽管遭遇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在投资和出口等因素的强力拉动下,很快扭转了下滑局面,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并在2010年跃居GDP全球第二。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亦面临越来越多的资源、产业和制度约束,作为一直起着GDP主导作用的实体制造业,如何在新的经济浪潮中转型升级?如何避免在新的复杂竞争环境中被挤出产业生态圈?除了需要决心和勇气外,我们制造企业还需要掌握哪些合赢的艺术以及创造的智慧? 而“信息化”,在这样一个新的商业进化土壤中,又将扮演怎样的作用? 我们知道,在当前的全球商业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早已上升为供应链层面的竞争,信息化对于企业来说,不再是简单的“武装”,更要成为企业的DNA。企业的发展、壮大乃至企业的“繁殖”(扩张)和继承,都需要信息化基因的传承。 也就是说,如何实现从企业信息化到“信息化企业”的飞跃?这一话题已不仅仅作用于企业本身,更是逐步上升成为解开中国制造业诸多桎梏的关键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