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平台可以“拿来”或花钱买来,而能力平台却是拿不来、也买不到的,它需要企业自己艰苦地打造和积累。
一直以来,人们习惯于把IT称作工具平台。这个评价至少是不全面的,尤其对于ERP这类用于管理的IT平台,其功能是很难笼统地用“工具”来概括的。具体而言,管理领域的IT平台必须要与企业的生产线、生产工艺、业务流程乃至管理理念、管理能力等融为一体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就有了“能力平台”的概念。
工具平台与能力平台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前者可以“拿来”或花钱买来,后者却是拿不来、也买不到的,它需要企业自己打造和积累,其构建和完善通常表现为一个艰苦历炼的过程。
“863计划”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主题专家组组长杨海成教授就此认为,以往国内ERP应用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在于许多企业对管理软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以为信息化就是买软件、换工具,没有注重管理进步的积累和自身能力的提高。
这一观点已为有识之士所接受。江苏有家国家级电气设备制造企业曾经“三上ERP”,历经十年,屡败屡战,第三次方才上线成功。可喜的是这家企业的董事长并不认为前两次上ERP上错了,他说ERP应用体现的是一种管理能力,而管理能力需要积累,前两次的失败看似技术问题,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管理的能力问题,它推动了企业在业务流程、管理水平和员工信息化意识等方面的飞跃,这才有了第三次的成功。进一步看,第三次上马ERP取得了成功,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了,因为打造管理的“能力平台”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管理上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不断出现,改善管理永无止境。
可惜目前很多企业还达不到这种境界,要么把ERP看成一种万能工具,以为买到了一套好软件一切就能OK;要么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舍得下功夫打好管理基础。“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最薄弱的环节。”杨海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