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软件作为管理工具,要为企业提供现实的管理服务,在现有基础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它可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真实地展现在经营者面前,为经营者更好地驾驭企业提供便利条件,从此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提倡软件产品的标准化。而且对软件厂商来讲,软件业同制造业一样,需要标准化的产品研发,大批量的发售,才能体现规模效益。
但是任何软件产品都不可能代替企业管理者进行经营管理和决策,只是管理信息和辅助决策工具的载体;随着企业应用ERP或各类管理软件越来越深入,行业和企业的管理特质和需求差异化越来越明显,摆在我们面前的矛盾——个性化和标准化之间的取舍日益凸显。
诚然,我们可以利用平台技术,实现企业定制化、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国际老牌的管理软件厂商SAP、国内知名软件厂商金蝶都推出了ERP平台产品,弥补了管理软件通用产品和个性化需求之间的鸿沟而受到了广大客户的高度评价。但是对于一个软件产品生产厂商,还是需要自主研发包含先进管理思想和模式的标准化特性以及凝结最佳管理实践的ERP软件产品,这正是企业要提升管理引进ERP系统或管理软件而不是自行开发ERP系统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软件厂商在开发标准ERP产品的过程中,也需要探究哪些需求属于客户的个性需求、行业特性需求,哪些是共性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谓的通版需求?当两种需求无法合理甄别、适当处理时,可能造成两种后果,一方面过于追求标准,可能导致研发出的软件客户认为可以用,但是根本不想用,类似客户想吃饭,商家真的端上一碗白米饭,除此以外,什么也没有,因为任何的菜式都被认为是个性需求。一方面过分强调定制化、个性化,不仅限制了客户群和推广范围,也必将给企业带来大量的后续问题,如软件升级和后续服务都会有困难,导致成本将大幅提高。这正如一间做了过多装修的房子,最好的房产商也很难为其提供全面的服务。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毕竟需要的是一间功能、品质、价格和服务俱佳的房子,而不是总统套房或欧陆风情豪华官邸。
从国内外ERP和众多管理软件开发的历史实践看,个性化和标准化是一对永恒的主题,它们相辅相成,辩证并存,个性化体现了企业的优秀管理实践和业务流程,既是标准化根源也是标准化的拓展,标准化是个性化的应用基础和整合抽象。我们应该根据产品研发不同的成熟度和产品项目关键因素来决定个性化和标准化的平衡点。
对于新开发的软件项目,我们可以重点满足原型客户和样板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采用客户驱动、快速交付的研发模式,同时,每隔一个阶段点或关键里程碑,进行客户验证模块的功能整合和共性抽象,不仅可以满足现有客户,也让通版的标准产品功能不断全面强大、不断发展演进,最终实现产品软件涵盖的业务蓝图。
对于客户众多、较成熟的软件成品,在不断提高易用性、性能、加强标准版深入应用功能的同时,可以通过发展行业模块来实现个性化需求,行业模块的开发同样需要进行进一步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在个性化的基础上实现行业共性功能抽象,让产品最终真正成为可以普遍指导和提升行业管理的最佳系统工具。
总而言之,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软件研发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合理平衡更加体现了研发科学管理的艺术性,最终将促进软件制造公司帮助客户成功,进而自身也走向成功。
作者:杨玉凤,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